8月17日上午,《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委会2024年工作会议在大连市档案馆顺利召开。大连市档案馆馆长吕亮、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彦昌出席会议并致辞。《档案学通讯》编委会部分委员参加会议,学界部分专家、青年作者代表和兄弟期刊代表受邀参会。会议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编委会副主任张斌教授主持。
吕亮馆长代表档案馆向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连市档案馆的发展情况,同时表示要加强与学界、期刊界的交流与合作,为档案事业作出贡献。赵彦昌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学术道路与《档案学通讯》的历史渊源,希望本刊能越办越好,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
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徐拥军教授作了《档案学通讯》杂志社年度工作报告。他从期刊工作、举办或参加会议及相关评价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与总结了《档案学通讯》一年来的工作与成果。2023年底,《档案学通讯》恢复了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年度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受欢迎期刊”;2023年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档案学通讯》在档案类期刊中继续保持第一;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徐拥军教授同时也指出期刊仍存在部分学科领域审稿专家不足、稿件积压等问题,最后对与会代表提出了期待。
与会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6篇《档案学通讯》2023年度最佳论文。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代表展开热烈的交流,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增加页码、多办编读交流会议、保护传统学科发文、设置兜底栏目、照顾青年学者发文、集中征集年度重点选题、加强期刊之间的交流互动等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杂志社总编辑、编委会副主任张斌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对与会代表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在专业性、引领性、整体性和突破性等四个方面就今后办刊思路提出了设想和要求,希望通过各界不断地努力,打造一个更好的学术服务平台。
《档案学通讯》2023年度最佳论文
会上,与会委员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档案学通讯》2023年度最佳论文6篇。这6篇论文是:
第1篇
标题:《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创立期的探索与发展——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档案的考察》
作者:张斌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1期
摘要: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的创立,标志着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由此进入了的探索与发展时期,这是中国档案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史档案完整地、全面地记录了这一开创性过程。为了回顾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厘清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初创时期的探索与发展情况,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档案的考察与研究,主要梳理了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第一批档案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初创与完善、档案专修班和第一届本科毕业学员培养情况、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滥觞等。
第2篇
标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文化的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周林兴 崔云萍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2期
摘要:新时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档案文化建设发展方向提供有效指导。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适时为档案领域主动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明确方向引领和实践指导,要求档案领域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新时代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战略布局,档案领域应增强历史主动,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引领档案文化建设方向;立足档案文化资源基础,创新数字化服务形式;推动档案领域协同合作,激发档案文化服务潜力;以打造人才队伍,强化智力资源建设为抓手,锻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的组织能力。全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档案力量。
第3篇
标题:《基于教师视角的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进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作者:加小双等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2期
摘要: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以35所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高校与其专业授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半结构式问卷调查,辅助以网络调研和文献调研,在深入探究当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师视角分析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结果显示,档案学专业授课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困境聚焦在实践动力、把握自信和执行经验三个层面,对此,需要从动力支持、多方共振、共同体建设等方面为其提供更多帮助。
第4篇
标题:《关于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者: 李财富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3期
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档案学者的崇高使命,是提高中国档案话语权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的创建,档案学分支学科建设,档案术语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业已取得的成绩,并从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档案学先进经验与成果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措施。
第5篇
标题:《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探究》
作者:金波 王洁菲 添志鹏 杨鹏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4期
摘要:档案数据治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指导档案数据治理实践。在阐明档案数据治理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借鉴治理理论、生态理念探析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内涵,揭示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层级与功能,构建了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三维四轴”模型,提出通过加强档案数据治理顶层设计、丰富档案数据治理协同内蕴、优化档案数据治理方法要素等路径,推动档案数据治理运行机制有效实施,实现档案数据善治。
第6篇
标题:《档案服务能力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原则与框架建构》
作者:黄霄羽 靳文君
原载:《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6期
摘要:构建档案服务能力结构的通用框架,可以为新时代我国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基点和思想指引。首先界定档案服务能力结构的概念内涵,把握结构框架设计的核心与边界;然后调研相关领域服务能力结构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及需要规避的不足,提出档案服务能力结构的分析原则;最后以“档案资源-服务活动-能力彰显”为结构分层逻辑,形成“以档案资源为核心的能力基础层-以档案服务流程为核心的能力激活层-以档案赋能为核心的能力展现层”为主体结构的档案服务能力结构框架,并立足新时代结合政策文本中档案服务的内容要求,构建兼顾档案领域特色、服务流程与宏观价值取向、供需双方视角、隐性与显性服务能力,以及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档案服务能力结构框架。